日记大全

形象说理 生动有趣——议论文形象说理方法例说

发布时间:2017-07-04 16:05:59阅读: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总喜欢干巴巴地抽象议论,让人感到呆板枯燥,味同嚼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议论文说理多一些可感的形象,能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生动,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写议论文如何形象说理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描绘画面法

  说理时不是单从理念出发去抽象议论,而是着力描绘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许地山《面具》:“人面原不如那纸制的面具哟!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嬉笑的、悲哀的、目眦怒得欲裂的面容,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嫌弃,它们一点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的还是目眦欲裂。”看得见的面具无论颜色、表情,个个不变,虽无生命,但毫不做作;而每个人的脸上均有一个活的面具,常常变化,虽生动自然,但逢场作戏,令人难识庐山真面。作者通过对面具和人面两幅不同画面的描绘,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勾画形象法

  为了阐述抽象事理,或是批驳某一谬论,有时可以通过某一形象的精心勾画来帮助说理,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例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用了这种手法来勾画旧社会里小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形象:“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的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作者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把小资产阶级中那些渴望发财者的丑恶嘴脸勾勒了出来,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三、设喻取譬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善比喻者为天才。”运用比喻阐发事理,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使所讲的道理易于为读者所接受。例如,毛泽东在《抗战后的时局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论述“抗战后的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这个问题时,就运用了比喻论证:“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我们在报上驳了他。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该是我们。”作者把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通过奇特贴切的比喻讲得深入浅出,读来津津有味,让人茅塞顿开。

  四、讲述故事法

  为了说理,有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故事进行叙述,然后针对这个故事加以评述,画龙点睛地揭示道理,使论证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例如,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恢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毛泽东借助这个寓言故事,形象地阐述了不能怜惜反动派、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

  五、类比推理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作者将生活中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的家庭及人际关系与 “宫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君臣关系进行类比,水到渠成地推出君王受蒙蔽很深的事实,使齐威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从而证明了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作者:李学开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2017年4月